-
时间:
百度 这次展演的剧目包括青衣、花旦、刀马旦等多个旦角行当,应该说比较全面、综合的展示了赵派艺术的特点。
2025/08/01
-
来源:
多彩贵州网
天未破晓,晨雾还在乌蒙山的褶皱里熟睡,普安县文笔大道消防救援站的车库门已轰然升起,特勤班的8名消防战斗员已然整装待发---他们永远比朝阳早起。平均23岁的脸庞上,看似稚气未脱,却又如钢铁坚毅。火灾扑救、抢险救援、危化消杀、社会救助,他们用416次“玩命”冲锋,在1453平方公里辖区土地抛洒青春热血,铸就守护生命的丰碑,让110余双绝望的双眼重燃生的希望,被当地群众誉为“黔山尖刀”班集体。

信仰为炬:战地熔炉淬炼忠诚底色
“头盔当板凳,余烬作课堂。”2025-08-04该县北面一镇发生山火,特勤班率先赶赴现场参与扑救,连续49小时鏖战,队员们满身焦痕,救援间隙,班长蔡松成讲述着疏散独居老人的细节:“当老人攥着我的消防服说‘小伙子小心时’,我突然明白肩上的徽章为何而亮。”
在一次脱硫池救援中,战斗员小周的日记里写着震撼瞬间:“空气呼吸器警报声与石灰浆咕嘟声交织,压力表的指针快速朝着红色警戒线靠近,紧张的氛围蔓延开来,然而在看到受害人后,内心的恐惧却一扫而光,一心只想着尽快实施救援。”
像这种嵌着火星的思想淬炼,早已成为特勤班的信仰必修课。他们还把政治建设视为“精神脊梁”,独创“二五学习模式”,只要没有救援任务,每周二视频微课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,每周五“火场思辨会”则从会议室探讨至训练场,在一次探讨“如何在浓烟中践行人民至上”时,副班长冯七飞突然背起空呼器演示:“就像这样,如有需要,我愿意把最后30秒的余压留给被困者!”
如今,新队员入队时,都会触摸那面写着“人民卫士”的锦旗——这是2021年7月,上一任特勤班班长黄敬汪在探亲休假途中,徒手救出的3名被困群众所赠,锦旗边缘的毛边里,藏着代代传承的信仰密码。自特勤班组建以来,这里走出了10名党员、5名三等功获得者,30余项各级表彰让荣誉墙熠熠生辉。

生死竞速:极限战场锻造救援锋芒
普安县属喀斯特地貌,海拔落差让每次救援都如同在刀尖上起舞。特勤班将山岳救援、液化气站、地下建筑变成“实景课堂”,在模拟实战中打磨本领。
2025-08-04,某企业脱硫池事故救援堪称血色教科书,池底一氧化碳浓度超标10倍,30厘米厚的石灰浆如混凝土凝固。头灯幽蓝的光晕里,班长蔡松成不顾安危,第一个冲进池内。
“1号监测点数值爆表......”对讲机警告声未落,蔡松成已用膝盖卡住池壁支点,将安全绳系在被困工人腰间。队员胡震银回忆:“当最后一人被托出池面时,我的空呼器恰好响起警报——那是空气耗尽的最后通牒。”
像这种生死竞速,特勤班时常遭遇,心有余悸但从未掉过“链子”。在“8·14”梧桐隧道火灾救援中,特勤班4名队员顶着600℃高温与毒烟,沿隧道壁摸黑前进800米。“跟着我,拉着我的手走!”战斗员冯七飞用身体护住被困群众。他们用4个小时开辟生命救援通道,疏散20余名司乘人员。归队后检查装备时,蔡松成发现自己的战斗靴鞋底已熔成胶状,他却笑着说:“这才是消防员的‘军功章’。”
据不完全统计,自特勤班组建以来,已经开展416次救援,成功营救55名被困者。他们用“无畏逆行”刻下永不褪色的“人民至上。”

柔情为盾:特勤硬汉的侠骨柔情
“消防员叔叔,我拿了年级期末考试第一名!”白石小学小芸举着奖状说到,这是特勤班“蓝焰助学”活动的第3个春秋。
2023年,当得知普安县盘水街道白石小学有2兄妹因父母病故,依靠80多岁祖母艰难度日时,特勤班里的这群硬汉内心久久不能平静。他们走进这个家庭了解情况后,发起“蓝焰助学”活动,并设立专项基金,承诺帮助兄妹俩一直到大学毕业。
兄妹俩因为家庭原因,一直很自卑,少与他人交流。为了打开孩子心扉,特勤班的这群硬汉约定,每周轮流上门辅导孩子功课,帮助这个家庭干农活,为他们定期购买四季的吃穿用物资。他们甚至把兄妹俩的生日变成全队的节日,每年都要把兄妹接到单位,为他们庆祝生日,每年还为这个家庭送去年夜饭,让孩子们过上“集体生活”,感受到陪伴的温暖。
孩子们变得越发开朗,这群硬汉也跟着乐呵呵的。特勤班的这群硬汉认为,这场帮扶是一场双向奔赴。
如今,特勤班又在为兄妹俩谋划一件“大事”,在孩子面前,这群硬汉秒变“老师”,他们正在教授兄妹消防知识,打算把兄妹俩聘为学校的“小小消防员”,让兄妹俩在讲解消防知识中战胜内心那幢怯懦的壁垒,有勇气面对当下,看见更美好的未来。
......
凌晨三点,警灯闪烁。“特勤班收到。”对讲机里传来调度声,8名特勤硬汉总能在1分内完成着装登车,空呼器背带勒过旧伤疤,消防车冲向黔山深处---特勤班“抢夺生命”的故事,还在继续,让人心疼让人起敬。
通讯员:侯荣 李明
一审:罗玉时
二审:秦丽
三审:金凤
相关推荐
-
文件[018752313]中模块[down]的模板内容为空!